全球離網照明協會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離網型太陽能行業共吸引投資4.25億美元,同比下降43%。
據了解,離網型太陽能發電系統一直被視為非城市地區實現電氣化的解決方案。但近年來,全球范圍來看,該產業的發展不盡如人意。全球離網型太陽能產業投資的下降引發了行業發展前景的擔憂。有分析稱,如果未來投資情況進一步惡化,非城市地區的電氣化進程將放緩,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也將無法解決。
■ 市場需求下滑
具體來看,2023年針對離網型太陽能的投資主要流向了全球85家企業。在投資類型上,2.81億美元為債務投資,1.28億美元為股權投資,剩余1550萬美元為贈款。在投資用途上,可再生能源生產性利用方面的投資成為去年的“大贏家”,總規模達6500萬美元,是2022年的兩倍。從公司種類來看,初創公司和較為知名的“種子選手”分別收獲投資1.48億美元和2400萬美元。初創公司募集資金額度遠高于“種子”公司。而在初創公司所募集的資金中,有34%用于可再生能源生產性投資,這也是2023年可再生能源生產性投資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
盡管去年離網型太陽能產業投資有亮眼的地方,但總體投資額度同比下滑明顯,股權投資作為支持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全球離網照明協會分析,去年離網型太陽能產業吸引投資減少是受市場需求萎縮的影響。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離網型太陽能新安裝數量為896萬套,較2022年減少50萬套。雖然2023年的安裝數量已經是有史以來第二高位,但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核心市場銷量下滑,遠低于預期。
全球離網照明協會負責人勞拉·福爾特斯指出,從目前離網型太陽能行業吸引投資的情況來看,如果未來沒有更多的融資渠道,開發更多的融資工具,全球離網型太陽能裝機規模將無法達到助力氣候目標實現的標準。
根據測算,到2030年,離網型太陽能要想成為普通人負擔得起、可靠的、可持續的現代能源,每年需要吸引超30億美元的投資,遠高于當前4億美元的投資數額。
■ 安裝成本較高
勞拉·福爾特斯稱,雖然離網型太陽能行業已形成可行的商業模式,建設了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擁有了核心技術,但通貨膨脹、利率變化等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都給離網型太陽能行業發展帶來了挑戰。
全球離網照明協會執行董事薩拉·馬爾姆表示,雖然2022年,離網型太陽能產業表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但在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下,市場需求也隨之出現了變化。“我們認為,經濟可負擔能力是當前影響離網型太陽能業發展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如此關注投資的原因,只有在金融上支持產業和相關企業,才能促進離網型太陽能產行業的發展。”
據了解,每套離網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安裝成本在4.5萬美元至6.5萬美元,遠高于并網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2.5萬美元。這是由于離網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必須配置儲能,才能發揮效用。而在市場形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離網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成本較高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投資市場遇冷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關企業的經營和盈利能力。一些企業被迫放棄離網型太陽能電站開發業務,還有一些企業另選賽道,拓展業務范圍,轉為多元化經營路線。若未來無法解決行業缺乏融資的問題,或將影響全球氣候目標的實現。
■ 期待財政支持
雖然近年來全球離網型太陽能行業不受投資方青睞,但其減排效果獲得了大眾的認可。
全球離網照明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約有1.16億人借助離網型太陽能發電系統滿足日常生活用電所需。該系統可為風扇、冰箱、電視、熱水器等家用電器供電,累計已減少了1.09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相當于28座燃煤發電廠停產一年。
美國環境監測公司“60分貝”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使用離網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后,大多數用戶都非常滿意,表示生活質量大大提高。但也面臨著因安裝離網型太陽能引發的過度負債等問題。
上述報告進一步提出,為進一步促進離網型太陽能行業發展,還需要打造成熟的售后服務網絡。由于離網型太陽能系統的安裝地點一般都位于山區、無電區、海島、通訊基站等場所,若要增強用戶接受度,就需要考慮到售后支持和維修服務。不過,這部分對相關企業來說,也是較大的投資。
“60分貝”公司高管吉·哈里森表示,資金端挑戰阻礙了離網型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離網型太陽能行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真正的機會,讓民眾有了一種更方便的綠色能源獲取方式,不管對家庭、社區和國家來說,都有好處,因此盡管存在挑戰,也要積極推進產業的發展。”
非洲離網型太陽能初創公司Nuru高管表示,要加速開發市場,就需要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支持。比如,尼日利亞就舉行了離網型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招標,項目獲得了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提供的5.5億元資金支持。財政上的承諾非常必要,可以推動項目盡快落地。
(關鍵字: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