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綠色發展和碳中和,許多人聯想到的詞語可能包括“新能源”。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3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6.1億千瓦,同比增長55.2%,并且不管是累計還是增速均高于核電和風電。
可以看出,太陽能發電是新能源的重要一環。據人民日報1月31日報道,咨詢機構伍德麥肯茲表示,在大多數國家,太陽能已經成為最具成本優勢的能源。2023年,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經超過水電。未來10年,光伏產業仍將保持較高增速。
2024年1月25日,國家能源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潘慧敏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清潔能源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目前,中國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額分別超過334億美元和2453億美元。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了60%和8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于中國創新、中國制造、中國工程。
根據IRENA、Bloomberg等數據統計,2010年至2022年期間,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由2.75元/KWh下降至0.34元/KWh,累計下降87.64%。2021年及2022年,中國煤電發電度電成本分別為0.43元/KWh及0.55元/KWh。
資料顯示,現階段,光伏發電度電成本已低于煤電發電的成本水平,光伏發電相較于傳統能源發電已具備經濟性。另外據Infolink數據,2023年末,光伏組件價格較年初下降近50%,光伏裝機成本大幅下降,據此可推算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已低于0.2元/Wh。
需要指出的是,降本增效對光伏行業意義較大。以戶用光伏為例,其目前有種商業模式為,光伏企業租用居民用戶建設光伏電站。光伏企業的成本包括,設備折舊、租金、運維成本、保險成本等;光伏企業的收入則主要為電價收入。資料顯示,自2019年起,我國戶用光伏行業已實質進入“平價上網”階段, 戶用光伏電站度電補貼逐年下降,市場力量成為行業發展的主導。這里有個簡單的邏輯,即單位收入要高于單位成本,有關參與方才能都獲得收益。
(關鍵字: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