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著雨。走進位于余杭區義創路的杭州錢江制冷壓縮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錢江制冷”),能感受到一派火熱——正大門附近,長桌前圍著一群前來應聘的人,兩名工作人員正忙著指導大家填表格。
“你是來應聘的嗎?”看記者走近,工作人員熱情地招呼。他說,這次要招約500名產業工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產能擴大了。
開年以來,“錢江制冷”訂單不斷,3月份就要生產280萬臺壓縮機。為了趕訂單,企業增設了生產線,部分生產線保持24小時連續生產。
訂單不斷 每天發貨八九萬臺壓縮機
走進“錢江制冷”公司大廳,像是來到了一幢高端寫字樓:這里聽不到工廠慣有的嘈雜聲,滿目是大理石和玻璃幕墻。繞過前臺,只見兩扇緊閉的大門,在工作人員刷臉認證后,“嘀”地打開,剎那間,機械轟鳴聲撲面而來,眼前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
這是企業的精密制造車間,12條生產線24小時運轉,生產壓縮機的各類零部件。“錢江制冷”相關負責人孫忠平介紹,這是去年12月投用的新廠區,除了一樓精密制造車間外,還包括二樓總裝車間、三樓成品車間,“總裝車間目前有7條生產線,未來會逐步增加到12條。”
產能的擴張,源于持續增加的訂單。每個月,銷售部門都會分上、中、下旬3次上報生產計劃。今年以來,生產部門每次接到的訂單量都是增加的。根據計劃,該廠區今年3月至少要生產280萬臺壓縮機。
“到目前為止,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5%,預計一季度產值8億元。”孫忠平說,“由于場地限制,過去三四年企業產能一直沒法突破,在新工廠完成搬遷、產能擴大的基礎上,我們銷售端對產品的交貨期得到有效保障,這也支持我們承接更多訂單。”
記者在發貨區看到,完成裝箱的壓縮機成品堆得有三四米高,叉車忙著來回運送貨物,不遠處停著幾輛等待裝貨的貨車。據悉,每天有八九萬臺壓縮機被運往國內各個城市,為美菱、美的、海信、海爾、奧馬、澳柯瑪等品牌配套,還有的出口到非洲、中東、歐洲、南美等地。
制造升級 實現核心零部件100%自制
壓縮機是冰箱冰柜的“心臟”,重要性如同汽車的發動機。在企業大廳,入門口最顯眼的位置擺著大大小小各種型號的壓縮機。這些壓縮機,被應用于家用冰箱、冷柜、除濕器、飲水機,制冰機、自動販賣機、車載冰箱等產品上。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錢江制冷”生產的壓縮機產量已經進入國內行業前五。為搶抓發展新機遇,該企業發力制造升級。
去年12月,公司搬入新廠區,一期年產能達3600萬臺,引進了國內外高端裝備及智能化柔性生產線,投入了大量在線檢測設備,使產品質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臺壓縮機總共有53個零部件,隨著新廠區的投用,我們實現了壓縮機核心零部件100%自制。比如起到電能驅動作用的電機以及啟動壓縮機的機體、曲軸、活塞、連桿等,現在都是自制。”孫忠平說,“產品質量與供貨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解決了以往生產旺季的零部件‘卡脖子’的問題。”
在精密制造車間,記者看到一臺多工位組合機床高效有序地生產壓縮機機體。在相對密閉的工作間里,機械手臂快速、精準地將零部件拿進拿出,不一會兒,傳送帶送出了加工完成的機體:已經鉆了孔、磨好角、攻好螺紋、絎磨出了軸。
“機體的生產總共有40多道工序,原先需要9個人,如今只需要1.5個人,同時,生產效率提高了30%—40%。”孫忠平說,“產品質量的保障、生產效率的提升、綜合能耗成本的降低,讓企業產品競爭力大幅提升。”
未來兩到三年,該企業還要實施數字化轉型,并建設二期廠房,將產能擴大到6000萬臺,打造壓縮機行業全球單體產能規模最大的工廠。
從新廠區的投用到未來二期廠房的建設,從自動化柔性產線的投用到數字化轉型,該企業所有投入都瞄準了更高制造水平、更好對接市場需求——高端市場、變頻市場、海外市場、商用機市場、小微市場……制造升級,正助推“錢江制冷”加速進軍新藍海。
(關鍵字: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