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早間,上市公司天齊鋰業發布公告,披露了擬收購Sociedad Qulmicay Minerade Chile S.A.(簡稱SQM)23.77%股權的事項,耗資約合人民幣259億元。
對此次收購的意義,天齊鋰業表示,SQM位于智利Salar de Atacama(阿塔卡瑪)的鹽湖資產是全球范圍內含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采條件最成熟的鋰鹽湖。本次交易有助于鞏固公司的行業地位,進一步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
市場人士認為,天齊鋰業對SQM23.77%股權的收購若能成功完成,將有望坐上全球鋰資源的龍頭位置。據報道,Roskill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最主要的四家鋰資源供應商中,雅寶、SQM、天齊和FMC分別占據了24%、21%、13%和9%的市場份額。由于尚未披露未來在SQM經營中的權益,目前尚難以計算天齊鋰業的資源掌控量,單從股權比例來看將會超過20%,與雅寶接近。
事實上,天齊鋰業收購SMQ早有布局。2016年9月,天齊鋰業斥資2.09億美元收購了智利的鋰鹽生產企業SCP,后者持有SQM發行在外的B類股551.68萬股,約占SQM發行在外股份總數的2.1%。如果此次收購成功,天齊鋰業合計將擁有SQM合計25.87%的股權。
據報道,天齊鋰業近來業績和股價雙雙大漲,正是得益于該公司所進行的收購。
2014年5月,天齊鋰業斥資5億美元,完成了對澳大利亞泰利森鋰業公司(Talison)母公司文菲爾德(Windfield)51%權益收購,間接控股泰利森鋰業。
此后,天齊鋰業還收購西藏礦業持有的扎布耶鋰業20%股權,共同開發西藏扎布耶鹽湖鋰資源;收購銀河鋰業國際100%股權,取得全球最大的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電池級碳酸鋰生產基地——江蘇張家港生產基地等。
受益于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對鋰化工產品需求的大幅增長,天齊鋰業也成長為國內鋰電池核心材料的行業巨頭。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全球對上游材料鋰的需求大增。中國鋰資源雖豐富,但受生產工藝的制約,技術含量較高的電池級碳酸鋰、高純碳酸鋰等還需從國外大量進口。誰掌握鋰資源,誰就掌握了這輪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命脈。所以,像天齊鋰業這種在海外布局鋰資源的中國企業并不在少數。
世界級鋰資源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亞。全球鋰資源供應高度集中于“四湖三礦”。大型鹽湖包括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沼Uyuni,智利鹽湖Atacama,阿根廷鹽湖Olaroz、Hombre Muerto等。主要鋰輝石礦包括澳大利亞泰利森(Talison)旗下的Greenbush礦山和澳大利亞RIM公司的Mt Marion鋰礦。
據國內跨境投資并購信息服務商晨哨集團并購研究部統計,僅2017年一年,中資企業在海外布局鋰礦資源項目近20起,收購方式分為收購股權和簽署承購協議兩種,以前者為主。其中15筆披露金額,涉及約37.48億元。
作為我國兩大鋰業巨頭,天齊鋰業此前已在海外布局鋰資源。國內另一家鋰業巨頭贛鋒鋰業海外鋰資源的布局方面也毫不示弱。
據贛鋒鋰業財報,其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國最大的鋰化合物生產商及全球最大的金屬鋰生產商。按2017年的產能計算,其碳酸鋰產能在全球排名第四,占全球產能的10%;金屬鋰產能全球排名第一,占全球產能的47%。贛鋒鋰業目前擁有位于澳大利亞、阿根廷、中國及愛爾蘭等6個優質鋰資源的股權。
事實上,在海外布局鋰資源的不只這兩大鋰業巨頭。包括江特電機等為代表的金屬鋰生產供應商,也試圖通過布局海外鋰礦資源,結合已布局的國內鋰礦存量,為鋰電產品產能原料供應提供保障,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原料采購成本進而提升盈利能力;以猛獅科技、寧德時代、長城汽車等為代表的動力電池企業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試圖通過并購海外鋰礦為實現上下游產業鏈的布局做好鋪墊。同時,以金沙江資本、歌石投資為代表的投資機構對國外的鋰礦資源也十分感興趣。
但值得注意的是,據報道,鋰鹽市場供應不減,而補貼新政逼近壓縮中下游需求,導致短期內供應過剩,預計6月中旬前還將繼續小幅下跌走勢。截至目前,今年已知將陸續投放的碳酸鋰及氫氧化鋰規劃產能已接近10萬噸,而2017年全年碳酸鋰生產量僅為8萬噸左右。分析人士認為,進入四季度,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企業的擴產項目將陸續投放市場,再加上四季度鋰電池行業進入傳統淡季,碳酸鋰的供過于求現象將更加明顯,沖擊下或將引發價格大幅滑坡。
(關鍵字:碳酸鋰 氫氧化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