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 前10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現了明顯的區域分化現象。主要表現為越往西北和東北投資增速整體越低,越往西南則增速越高。
比如前10月全國投資個位數增長的12個省份中,除了上海和海南以外,其余全部是北方地區,甚至包括北京、天津等發達地區,投資增速最低的是遼寧、新疆和黑龍江,分別屬于西北和東北區域。
而投資增速前10名的地區中除了中部省份河南外,其余的全部為南方地區、西南地區和西藏。其中西藏、貴州、云南位居前三名,增速均為20%左右。
投資增速西高東低呈現梯級走勢,這是過去數年來中國區域經濟一個較為顯著的特征。但今年以來,這種東西梯度開始疊加了南北分化,呈現出西南地區投資最快,越往華北和東北或者西北,投資增速逐步降低的新特點。
為何會出現如此分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區域部研究員宣曉偉認為,南方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新產業都有拉動,營商環境也較好,而北方地區產業偏老、偏重,一些產業沒有多少增長空間。
根據了解,去年全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的情況還不是這樣。
比如今年一季度北方的北京、山西、天津的投資增速還是高位,分別達到了12.3%、13%、13.8%,寧夏、河北、青海一季度和上半年投資增速也均為兩位數增長。
但奇怪的是,到了今年前10個月,北方地區投資增速普遍降低,這些省份的投資似乎在第三季度有了比較大的下滑。
前述北京、山西、天津的投資增速在前10月分別為6.1%、8.3%和8.4%,都位居全國后幾名。
而西藏、貴州、云南則分列前10個月投資增速前三甲,分別達到22.8%、21.6%和19.5%。中部的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前10月投資增速也均為13%左右。廣西、四川、廣東、重慶等也都取得了兩位數的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數據得知,在前10月投資增速前12名的省份中,除了西藏外,河南,其余的省份都位于西南或南方地區。
華東師大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副院長滕堂偉認為,這是因為南方有投資需求,比如很多省新興產業需求大,像集成電路、電子信息、石化、高端裝備制造這些領域增長速度還是比較穩健的。
此外,這也與一些南方省市的政府有較大的財力,對于交通、醫療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資比較快。北方地區則因為國有企業比重大,新增投資活力不如南方。
不過,有些地區如上海、北京、天津等投資增速不高,可能還與產業結構的調整有關, 比如北京就在向外大力疏解傳統制造業和商貿產業。
針對這種北方地區投資大幅變慢,西南地區明顯增長的情況,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認為,這屬于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的一個表現。
首先這與中國產業結構有關。因為全國能源基地主要在北方,如山西、河北、遼寧等地,這些地方經過黃金增長時期以后,遇到了產能過剩問題,現在還在深度調整之中。
“要去產能,進行轉型升級,就要做減法,速度快不起來。最明顯的就是東北,像遼寧正處于困難時期。”陳耀說。
華東師大城市學院副院長滕堂偉認為,各地的產業能否繼續發展,涉及到能否進行產業升級,向高端制造轉型的問題,關鍵是要創新驅動。
“現在一講中國制造業就說成本太高了,關鍵是還要問,在成本上升的重壓之下,企業能不能真正去搞創新,通過創新提高附加值,實現高收益。”他說。
(關鍵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