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r9n3r"><span id="r9n3r"><th id="r9n3r"></th></span></form>

      <address id="r9n3r"></address>

        <noframes id="r9n3r"><noframes id="r9n3r">

        中華商務網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現在的位置: > 中華商務網> 有色產業> 小金屬> 每日聚焦

        全球采礦業顯復蘇跡象

        2016-11-23 9:53:56來源:網絡作者:
        • 導讀:
        • 提高礦業生產率是扭轉該行業命運的關鍵,能讓礦企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 關鍵字:
        • 采礦業

        提高礦業生產率是扭轉該行業命運的關鍵,能讓礦企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經過了三年寒冬后,全球采礦業似乎迎來了復蘇跡象。若干商品的價格和股權估值開始上漲,如銅、金、鐵礦石和鋅。但是短期內采礦業基本面仍不容樂觀,因為需求增長緩慢,某些商品甚至供過于求。隨著采礦龍頭企業恢復盈利能力,提高生產率已被提上議程。為什么我們如此強調生產率?因為生產率是復興的基礎,“事半功倍”是提高采礦業業績的根本,這有助于直接提升股東回報率。

        生產率的記分卡

        對采礦業而言,日益明朗的趨勢無疑是個好消息——行業生產率在2012—2014年間已經大幅提升(見圖1),但當我們站在單個企業的角度,分析思維恐怕就要有所轉變了。有的礦井的確重煥生機,源源不斷地提供著礦產品;但有的礦井已處于夕陽階段,走著下坡路。

        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不僅擴大了采礦業研究的范圍,也加深了研究深度。因此,我們增加了礦井樣本量,而且把觀測期拓展至2014年年末。接下來的分析將圍繞MineLens生產指數(又稱MPI)展開,MPI是關于礦井生產率趨勢的數據。最新的MPI數據顯示,總體而言,行業生產率在2009年后保持穩定,但是絕對值只有10年前的30%。

        圖1 采礦業生產率在2009后已經企穩

        圖2 26家礦企在2010—2014年的生產率情況參差不齊

        而從企業個體角度出發,我們卻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故事:許多礦企早已錯失恢復生產率的良機。對礦企的深度研究表明,只有不到一半的樣本企業能夠在2010—2014年成功提高生產率。我們把樣本分成了兩組子樣本:MPI大于零的為一組;MPI小于零的為另一組。圖2顯示了不同子樣本的MPI,根據礦井在2010—2014年期間的MPI情況,我們把它們進行了排序,排名以字母顯示。礦井A至礦井L的MPI分值大于零,而礦井M至礦井Z的MPI分值則小于零。從圖2可以清楚地看到,礦井A—L的正向收益已被M—L的負向收益所抵消。

        選擇正確的方向:觀察單個礦企的業績表現

        追求高生產的目標讓采礦業的龍頭企業陷入了選擇困境。若要實現高生產,一家礦企將面臨若干棘手的問題:一個礦井應該減少勞動力嗎?它應該增加資本支出,即采購設備嗎?它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提高產量嗎?上述措施會相互影響嗎?例如,減少勞動力將怎樣影響產量,而對于這部分產量損失,我們要進行多少資本支出才能彌補呢?

        我們用了上述26家樣本企業來深入探討策略和后果,研究結果可見圖3。

        圖3 提高產量的礦井早已在提高生產率方面大獲成功

        礦井怎樣提高生產率

        良好的產出主要歸功于生產率的提升,但這一過程必須管理得當。分析顯示,那些MPI表現出色的公司都加大了生產。這一相關關系并不奇怪,畢竟一開始我們就把“生產率提升”定義為“事半功倍”。接下來我們將分析有哪些方法能夠改善生產率。

        大項目策略。改善生產率的第一個選擇是典型的投資導向策略。進行資本投資來大規模提高生產量,最終也能提高生產率。關于這一方法,礦企D是絕佳的實例。D是一家顯著提高產量的鐵礦石生產商,它的MPI升幅評分遙遙領先。

        堅定步伐策略。有的企業雖然幾乎沒有進行資本投資,但是仍然在提高生產率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礦企B,一家來自非洲的銅礦生產商,雖然它的資本投資是最少的,但產量卻提高了50%,相應的MPI提高了30%。除了B,還有不少的礦企同樣表現出色,如來自西亞的銅礦企業I,它同樣沒有走加大資本支出的道路,但這并不妨礙其增加產出,取得良好的MPI分值。

        緊握拳頭策略。第三個方法既不是增大投資,也不是提高產量。選擇這一路線的公司的目標是控制成本,關注生產效率。這樣它們能夠基于現有資源或是以最少的資產來生產盡量多的產品。若一家公司在“削減”資產,那它有可能是選擇了這一方案。原因非常簡單,如果一家公司沒有新增設備,則折舊會導致其資產凈值不斷下降。美國的銅礦企業C就采取了這一策略,盡管它的資產價值下降了15%,它的產量仍增加了12%。因此,C的MPI增幅超過了15%。而非洲的PGM生產商G、美國的銀礦企業H也是這一策略的擁躉,它們都贏得了超過10%的MPI升幅。

        緊握拳頭策略有兩個特殊案例值得注意。第一個案例是亞太地區的煤炭生產商F。它一方面降低運營成本和人工費用(見圖3,F的泡沫面積變小),另一方面產量提高了15%。它的資本支出/資產價值維持在較穩定的水平。通過實施者一政策,F的MPI增速亮眼,大約在10%。第二個案例在支出方面采取了更嚴格的政策。它削減投資,通過提高生產率來維持產量。礦井A(圖2中取得最大生產率增幅的礦井),同樣對緊握拳頭政策情有獨鐘。這家美國生產銅鉛鋅的龍頭企業把產量維持在相當穩定的水平,而它的資產凈值在顯著下降,因此,憑借超過30%的MPI增幅奪得桂冠。

        MPI下跌的礦企發生了什么

        在繁榮年代,采礦業生產率的下滑主要歸因于兩個因素:一是高資本支出,二是高營運成本。行業的鼎盛時期過后,高額的資本支出仍困擾著大量采礦企業。

        資本支出大出血。通過分析MPI下降的企業,我們發現錯誤運用的資本支出是導致生產率下降的罪魁禍首。除了一個特例企業,其余所有企業都曾購置資產。2003—2012年是采礦業高速發展的輝煌時期,因此資本急速膨脹已司空見慣。不幸的是,這沉重的資產包袱并沒有為企業帶來應有的產出,即沒有提高生產率。以美國的鐵礦Y、非洲的PGM產商X為例,它們在加大投資方面不惜血本,而產量的確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及預期,不足以彌補巨大的資本支出。因此,Y和X的MPI分別下滑了35%和25%。

        產量下降。在生產率下滑的分析中,產量下降也難逃其咎(見圖3)。礦井V是一家位于美國的金礦,它面臨著地理條件的巨大挑戰。V雖然保持資產價值不變,但產量下降了20%。而圖2中業績最糟糕的礦井Z,正處于采礦政策變革時期。它已經進行了大量資本投資,也增加了勞動力,但仍然無法阻擋產量的下滑趨勢。因此,Z的MPI降幅將近50%。

        未知之路

        除了上文分析的三種策略,礦井或許還會選擇其他方法。理論上,若產量下降,礦企能夠控制成本,削減勞動力,并把資本調整至一個較低的合理水平,在這一水平上,其生產率仍有上升空間。不過,我們還沒有見到這樣的案例。采礦業的固定成本相當高,這意味著礦井的成本削減幅度必須足夠大,才能實現生產率的提升。在供過于求和價格低迷的大環境下,許多礦井需要好好斟酌這一方案。

        根據圖3,我們可知,要提高MPI,可謂困難重重。如果真實現了,那圖右下方應該會出現小小的泡沫——但很明顯,目前并沒有成功的案例。

        不要說同時進行四方面改進,哪怕是成功做到其中一種,也是不容易的;仡櫳a率提高路徑,礦井需要權衡多方面因素,例如,繼續使用舊設備而拒絕購買新設備,這一方案看似能節省資本支出,卻加大了維護費用。同樣,安裝自動化設備雖然能降低勞動成本,但運營成本卻提高了。

        怎樣提升生產率

        提高生產率是極富挑戰性的任務,但并非不可能。礦企可以逐步調整,先實現短期盈利目標,再逐步調整經營策略,提升生產率。

        礦井應該降低運營成本。緊握拳頭和堅定步伐策略意味著深入、精準的資本削減。礦井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例如調整采購政策、簡化支持性能。一家美國的稀有金屬生產商在繁榮時期對總部進行擴招,但在考慮了效率之后,它對總部進行了適當裁員,這樣既能把資源分配給更重要的經營活動,也能保證支持性工作的水準。

        至于采取了大項目政策的礦井,其成功的關鍵在于壓低資本擴張成本,并盡量避免延遲生產新產品。因此,它們首先應當優化重要項目的設計管理,尤其要加強項目審查,避免浪費。另外,它們還要采取嚴格的執行政策。企業應當重視組織結構,減少項目團隊的沖突,并建立有序的監控系統。

        解決生產率下降的措施

        提高礦井資產的生產率是必要的。這意味著每一鏟都要挖掘更多的礦土,每一車廂都要裝載更多的礦產品,下游供應鏈的瓶頸也亟待打破。例如,一家澳大利亞公司通過優化項目規劃布局、加快港口裝卸速度,提高了設備利用率,從而從總體上提高了設備的運作效率。

        同時,正如前文所述,礦企可以通過以下措施解決生產率下降問題:

        一是優化礦井的運作系統,實現高效管理。建立有效的運作系統有助于讓運作流程透明化,并及時發現亟待改進的地方。另外,采用運作系統可以解放部分人力物力,優化資源配置。這一方法或許能解決一個長期困擾著采礦業的問題:如何做到生產率(及其測量)優先。運營商往往只考慮改善一兩個因素,如降低成本、控制資本密集度或增加吞吐量,卻沒有從全局出發,解決根本問題。

        二是優先關注運營情況與能力發展。出色的運營情況意味著持續降低成本、增加吞吐量。這要求采礦企業轉變思維模式,不再用傳統的間歇性增加資本密集度方法來提升業績,而是采用制造型系統以及持續優化的方法。這種制造激勵型方法更關注作業標準化與執行過程的紀律性,通過先進可靠的維護方法,礦企可以實現一些具體的目標,如避免浪費、降低不確定性、提高資產生產率。

        提高生產率需要同時提高個人與組織的能力。許多采礦企業認為改善生產率是負責持續改進部門或是專家團隊的責任,但這種思維是時候改改了。其實,改善生產率應當是整個組織的共同責任。

        三是關注創新。創新與技術性突破有助于打破生產率瓶頸,而這已成為采礦業的競爭熱點。在各種創新中,我們尤其需要關注數字化。數字化為提升生產率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方法,其中,可行性最高的是定期向礦企收集數據,這有助于預測設備組件故障概率。估測設備特定組件的故障概率,而不是定期更換組件,既能節省維護費用,也能防止生產中斷。

        同時,實時數據與更好的分析工具有助于企業安排生產進度,實現設備利用率最大化。在礦井中,將傳統調度與智能算法結合,可以優化機器的運作效率。在礦產品加工廠中,若應用新的數學技術,研究第二和第三階變量之間的關系,可以在短短數月內把產量提高3%—10%。

        提高礦業生產率是扭轉該行業命運的關鍵。許多礦山已經采取一系列方法,實踐表明這些方法頗具成效,因此其他礦山不妨進行嘗試。鑒于行業內產能過剩,價格波動較大,需求不甚明朗,改善生產力無疑能讓礦企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關鍵字:采礦業)

        (責任編輯:00955)
        每日聚焦
        市場動態
        最新供應
        最新求購
        【免責聲明】
        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有色產業頻道: 基本金屬 | 小金屬
        中商數據-研究報告-供求商機-中商會議-中商VIP服務-中文國際-English | 鋼鐵產業-化工產業-有色產業-能源產業-冶金原料-農林建材-裝備制造
        戰略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媒體報道 | 客戶服務 | 誠聘英才 | 服務條款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華商務網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
        本站所載信息及數據僅供參考 據此操作 風險自負 京ICP證030535號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盛世龍源12號樓 郵編:100022
        客服熱線:010-58303332
        亚洲一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