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溧水區獲悉,該區建設的傅家邊科技園農科館,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為農科館本身以及整個園區的農業生產供電,多余的電還并入國家電網。據了解,這是南京首家應用太陽能光伏電板發電的農業科技展覽館。
走進農科館,通透亮敞的玻璃構造展現在眼前,透過屋頂,記者看到一塊塊光伏電板排開。傅家邊科技園總經理助理卞維亮介紹,這里發的電,不僅整個園區都用不完,還賣給了國家,既省了一大筆電費,還能賺到錢,一舉多得。當記者跟從卞維亮來到農科館光伏發電控制室,控制室有好幾個光伏電板管理器,從其中的一個光伏電板管理器上看到,“自2014年7月19日運行至10月20日,總發電量為12590.89千瓦時,二氧化碳減排12553.12千克”。
農科館里除了光伏發電外,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就是農科館地底下的蓄水池。蓄水池的水也是從玻璃屋頂的排水溝,將雨天的雨水引流到農科館的2個地下蓄水池。這兩個蓄水池,大約有4米深,每個都有30平方米左右。蓄水池里安裝水泵,將收集的雨水打上來,順著PPC管道,直供農科館噴泉及果樹花草灌溉使用。
據悉,溧水傅家邊農科館自從2013年籌劃建設,目前已經進入調試階段。館內設有傅家邊發展歷程展示區、新品種試栽展示區、有機農業展示區等8個專業展示區,讓市民領略傅家邊先進的農業科技。由于定位現代農業,農科館在設計之初,放棄傳統用電模式,投資150萬元建智能光伏系統,既不影響農科館內展示植物對光照的需求,又可以利用近3000平方米的屋頂面積,將900多塊光伏電板有序排放,同時將在光伏電站建在屋頂的一個角落。由于周邊空曠,光伏電板不停吸收光能發電,供應這里的風機、換氣、空調等設備運轉需要,同時,通過光伏電站輸送到20多平方公里的科技園區及并網線路。
傅家邊科技園總經理助理卞維亮介紹,農科館采用雙模式運行,晴天發電,雨天集水,體現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的理念。其頂部安裝的智能光伏系統每年將提供7萬多度的電量,不僅能滿足農科館用電需求,還能為整個科技園區田間生產、灌溉、產品加工以及園區的安防和景區的信息化客流統計系統全面供電。此外,農科館整個展示中心充分結合玻璃溫室大棚的的構造形狀,安裝了雨水收集系統,將雨水存儲在蓄水池里,蓄水池里還設置了水位警報裝置,待蓄水池水量達到一定警戒水位時,便觸動機關,自動將水抽到農科館外的田地里,以此保持一定的水位平衡,達到節水控水的目的。
(關鍵字:光伏 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