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商報記者走訪市內商業銀行獲悉,部分商業銀行已收到監管層風險提示,公司類貸款中,風險排查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電力燃氣及水供應生產這6大行業。有的銀行已針對風險較高的行業,采取了提高信貸門檻、嚴格控制新增額度的方式以防范風險。部分渝企則考慮拓寬融資渠道,多嘗試發債融資進行應對。
現狀
部分企業找銀行融資更難
“現在銀行貸款控制得很嚴,沒辦法,只好求助于民間借貸。”在長壽區從事房地產開發的李斌(化名)告訴商報記者,進入10月后,銀行放款越來越慢,他只好轉向民間借貸救急。
李斌告訴商報記者,他的項目銷售一直不錯,銀行按揭貸款回款也比較正常。意外發生在今年10月底,與他合作的股份制銀行突然告知,因銀行資金緊張,按揭貸款的2000萬元尾款暫時到不了賬,預計半年后才能回款。
李斌說,后來經過打聽,他才知道,原來是銀行收到了總行的風險警示通知,對于房地產行業的開發貸款,作了不同程度的收緊。
“上海的20多家鋼材貿易商,因貸款到期無法歸還,不久前才被多家銀行集中告上了法庭,F在,企業想從銀行貸到款的可能性太小了。”在大渡口區從事鋼材批發生意的朱渝,對從銀行貸款難也有相同的感受。
朱渝說,以前審批放款,只需要半個月左右,現在至少需要一個月左右,才能獲得貸款。
六行業成信貸高風險行業
“近期的確對部分行業的貸款進行了收縮,因為總行層面有傳達,收到了監管層的風險提示。”昨日,市內幾家大型商業銀行信貸部負責人告訴商報記者,總行近期已對重點行業貸款風險進行集中摸底。公司類貸款中,納入高風險警示的,集中在制造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電力燃氣及水供應生產這6大行業。
“房地產行業和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警示已是常態化,如今,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多個行業納入高風險行業,充分說明了風險的蔓延,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這兩大傳統領域了。”多家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向商報記者表示,的確已經從監管部門收到了類似風險提示。
據接近監管層的一位人士透露,監管層對部分行業進行風險提示的工作一直在做,每個時期的重點可能會有不同,但并不是列入高風險行業的企業就一律無法貸款。
“各銀行的情況不一定相同,并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進行,銀行會根據各企業的具體風險情況進行把關、審核。”一股份制銀行公司信貸部負責人透露,除了受關注較多的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外,鋼貿、紡織、制造業、交通業等,都被不少銀行列為高風險行業。
原因
銀行不良貸款呈上升趨勢
事實上,行業風險已對銀行的信貸質量造成實質性影響。從已公布的銀行三季度業績報告來看,不良貸款溫和上升已漸成趨勢。
商報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在重慶開設有分支機構的16家上市銀行中,有7家商業銀行三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環比略有上升,2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雙升”。
而且,這種趨勢目前并沒有緩和跡象。一家股份制銀行以房地產行業為例稱,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不斷深化,預計仍將持續,政策變化導致行業不確定性增加;房地產行業存在巨大的庫存壓力,對上下游產業的不利影響正在逐步擴大。
除行業外,風險的區域性也較為明顯。
業內普遍認為,去年9月以來,受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及民間借貸危機的影響,江浙地區尤其是溫州部分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和企業主出走的現象,導致溫州分行資產質量惡化。在今年10月下旬銀監會召開的第三季度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明確指出“部分行業的信用風險已經開始暴露”,并要求銀行層層排查風險隱患,按“一險一策”原則,積極推動和配合處置重點風險,針對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風險加大清收、核銷力度。
銀行舉措
銀行多管齊下控風險
商報記者昨日走訪市內商業銀行發現,已有銀行針對風險較高的行業,采取了提高信貸門檻、嚴格控制新增額度、提高貸款利率等防范風險的方式。
對多類項目和企業不放款
“最近,總行對開發商貸款有的比例上限進行了下調,頻繁拿地的開發商,不可能拿到貸款。”昨日,我市一大型國有銀行重慶分行信貸科人士稱,該分行已對各級別的開發商貸款標準進行了細化。重點參考指標包括項目資本金情況、開發商流動性情況、項目所在區域、開發商綜合評級等。
此外,還明確規定對“地王”項目不能放款;嚴禁對項目資本金不足、“四證”不齊的房企或項目放貸;對存在囤地、捂盤行為的房企不再發放新增貸款,并收回已發放貸款。同時,對鋼貿、家具、陶瓷等房地產相關行業的貸款要求也有所提高。
新增貸款額度減少
“現在,銀行對于建設方提升自投資金比例,已從30%提高到35%。”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貸部人士坦言,這樣一來,銀行信貸自然就會減少。
“銀行對建設行業類企業融資自有資金比例的提高,目前已較普遍。”另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貸部人士透露,這也是變相收縮信貸額度。
“對高風險行業企業的貸款額度,我們可能會根據抵押物情況適當下調。”我市一家國有商業銀行負責人透露,以前通常是在抵押物評估價的基礎上打7折進行放貸,現在對有的高風險行業企業,可能會收縮到6折,新增貸款額度也會減少。但對大型基建項目的后續資金沒有影響。
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上浮
“受信貸額度緊張和國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一些處于高風險行業中的中小企業貸款,已很難批下來。”一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公司部人士透露,最近收到總行的口頭通知,要求對高風險行業的貸款不僅要慎重,而且利率上浮不得低于10%。“對資信條件還算優質,但處于高風險行業的企業,仍要執行基準利率上浮10%。”該銀行公司部負責人坦言,此前,一般分行認定的優質客戶可執行基準利率,現在對一般客戶可能上浮20%,對處于高風險行業、在業內沒有知名度、規模比較小的企業,可能上浮30%。
企業應對
另尋“錢途” 嘗試發債融資
“用發債替代貸款,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在巴南區從事汽車配件生產加工的韓先生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在銀行融資成本上升和審批時間延長的情況下,企業轉向小貸公司或民間借貸,需付出的成本將更高,且可能陷入債務危機。企業應轉變融資觀念,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事實上,我市已有一些企業嘗到了發債融資的甜頭。商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涪陵民用爆破器有限公司、天彩鋁業等3家渝企,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成功募集資金2.3億元。
“據我了解,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的門檻設置并不高,我們這樣的物流企業,也有機會參與。”開設有大型公路物流運輸公司的張林說,凡是中國境內注冊的、符合中小企業標準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此外,國家對中小企業發行私募債的用途也不作限制,可用來直接償還債務或補充營運資金,不需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從已經發行了私募債的中小企業來看,企業從最開始與承銷商接觸到拿到資金,最快只需20天。
延伸閱讀
我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
低于全國水平
雖然從上市銀行三季度業績報告來看,不良貸款余額在增加,但從我市的情況來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處于相當低的水平,這一指標全國領先。
來自市金融辦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我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1.1%和18.2%,分別高于上半年2.3和1.9個百分點,存貸比為81.7%。前三季度新增融資2029.9億元,新增非銀行渠道融資733.9億元,分別完成全年目標的81.2%和91.7%。銀行不良貸款率降至0.49%,全國領先。創新金融機構新增88家,新增資本168.2億元。市金融辦人士分析,上述數據表明,在國家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流動性依然趨緊的背景下,我市金融業仍然呈現出健康發展的態勢,我市“資金洼地”效應持續顯現,對資本要素保障形成支撐。
(關鍵字:制造業 行業風險 銀行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