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有鎵礦石產出,鎵和銅、銦、硒等元素均應用于太陽能電池和半導體激光器等新處理、新器件,屬于稀缺資源。據日本媒體《日刊工業新聞》報道,日本法政大學明石孝也教授的研究組開發出以高濃度從礦石等物質中提取微量金屬鎵的技術。除礦石外,利用該技術也可以從廢舊電子設備等鎵含量較少的物質中回收金屬鎵。
明石教授研究組開發的回收方法稱為“碳素熱還原—氧化法”;厥昭b置包括蒸發和采集兩個部分。由硅、鋁等構成并含有微量鎵的火成巖在蒸發部分被高溫氮氣加熱到1150度(℃)時,礦石中的鎵元素將被氣化分離,在采集部可用氧化鋁燒結體板進行捕捉。溫度降至1000度(℃)時,捕捉到的氣態鎵將會固化而便于回收。在試驗中每千克礦石中含有的50微克鎵能夠以4.6%的濃度得到回收,回收濃度提高了920倍。由于新的提取技術不使用化學藥劑,節省了處理廢液的成本,也減小了環境負擔。目前試驗裝置的回收率為每千克礦石數毫克,預計使用大型裝置每小時可處理數噸礦石。
日本從今年4月1日開始實施《小家電循環利用法》,從廢舊手機、數碼照相機等小型家電以及LED燈中回收銦等稀有金屬和稀土元素也是明石教授研究組的研究方向。
(關鍵字:鎵 銦 硒 太陽能 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