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礦山和加工投資增長幅度明顯高于冶煉,銅產業結構總體朝繼續優化方向發展。”在11月10日~11日于河南靈寶召開的黃金產業與市場發展峰會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重金屬部副主任兼協會銅業分會秘書處常務副秘書長段紹甫如是說。同時,他指出,雖然我國銅資源及產品仍然短缺,但目前國內計劃和在建(含擴產改造)銅冶煉產能整體發展態勢強勁。如任其發展,中國銅冶煉很有可能步鋁、鉛鋅后塵。
段紹甫說,我國銅行業投資目前總體保持增長態勢。今年1~9月,銅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1億元,其中,銅礦山投資177億元,同比增長4.55%;銅加工投資380億元,同比增長17%;銅冶煉投資184億元,同比增長4.36%。可以看出,礦山和加工投資增長幅度明顯高于冶煉,銅產業結構正在趨于合理。
就我國銅行業目前面臨的形勢,段紹甫進一步分析說,2013年,我國銅行業銷售收入繼續增加,但經濟效益卻下降明顯。2013年1~8月份,銅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萬億元,較去年增加1500多億元,占有色金屬銷售收入的38%;而同期銅行業實現利潤23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2億元。銷售利潤率為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而銅冶煉業銷售利潤已下降到1%以下。
從消費情況看也并不樂觀。就國內而言,盡管我國有“全球制造工廠”之稱,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特別是第二產業比重逐步下降,人民幣對外升值步伐加快,勞動力成本、環境保護投入增加等,將促使中國銅產業以前擁有的相對比較競爭優勢逐步減弱,國際銅產品的涌入將不可避免,特別是技術進步和替代將會減少單位產品對銅的需求。因此,預計中國對銅的消費在短期內還會保持一定的增長,但消費強度將明顯減弱,增長空間十分有限。中國銅消費將逐步趨于飽和。
從生產方面看,我國銅生產成本日益提高,競爭優勢逐步削弱。原輔材料、能源價格特別是勞動力、財務費用等不斷上升,特別是匯率的快速攀升,將導致國外低成本銅及產品涌入。建設美麗中國與有效防治重金屬污染成為銅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日益增加的環保治理投入,將使我國銅產業過去具有的低人工成本等相對比較競爭優勢不復存在。企業發展與周邊環境的承受能力將成為銅行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對于銅冶煉的發展趨勢,段紹甫不無擔憂地說,我國目前計劃和在建(含擴產改造)銅冶煉產能超過200萬噸,整體呈現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我國鋁冶煉業的發展態勢。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中國銅冶煉很有可能步鋁、鉛鋅后塵,而單從資源角度來看,銅的國內資源開發潛力要比鋁土礦、鉛鋅礦差很多。
對于未來銅工業的發展方向,他表示,當前,中國銅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未來幾年我國銅行業的發展趨勢是:礦山裝備數字化、冶煉企業大型化、加工品種精細化、再生行業規范化。發展重點是,更加注重提高資源保障能力;更加注重依靠技術進步,不斷提升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能力;更加注重新產品開發,優化產品結構,不斷滿足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更加注重資源的綜合利用,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逐步實現由銅工業大國向強國轉變的目標。
(關鍵字:銅礦山 銅冶煉 銅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