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農化行業轉型升級培訓會召開農資行業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新一輪產業升級的方向在哪里?6月18日,由商務部主辦、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承辦的2013年化工進出口行業轉型升級培訓會在南京召開,專家指出,農資行業必須因應外貿、環保、農業領域出現的新形勢和提出的新課題,盡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全行業新一輪升級轉型。
本次培訓會系2013中國國際農業生產資料博覽會主論壇,來自商務部、環保部、農業部、中國農科院、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農資導報、江蘇省商務廳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參加了討論。
現狀:出口不容樂觀
應對:培育外貿競爭新的優勢
隨著國內產能過剩加劇,出口對農化行業已愈發重要,作為本次論壇焦點之一,多位專家圍繞農化產品外貿形勢展開探討。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張夏令介紹說,盡管今年前5個月中國外貿運行穩中有升,但化工類商品的進出口形勢并不樂觀。據機構預測,2013年全球化工預計增長3%左右,仍然屬于低增長。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陳鋒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中國進口化肥229萬噸,同比下降7.43%,平均單價同比下降9.58%;出口化肥203萬噸,同比增長31.35%,但平均單價同比下降20.7%;蔬M出口行業基本處于微利甚至無利運行。與此同時,農藥行業在一季度進出口效益明顯增長,實際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6.6%。但值得關注的是,在水稻領域,進口產品占據領先地位,跨國公司的專利產品大量涌入,對國內非專利農藥造成較大沖擊。
張夏令指出,當前,包括農化品在內的進出口行業面臨四方面的挑戰:一是國際市場依然低迷,需求未得到根本改善;二是要素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削弱了中國產品出口競爭力;三是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到新興經濟體的沖擊,戰略性新興產業受到發達國家的遏制,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增多;四是外貿發展環境有待改善,政策有待完善。
面對制約外貿發展的諸多不利因素,專家們紛紛探討轉型經驗,提出相關策略,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笪家祥表示,江蘇省作為農用化學品生產大省,近年來通過建立進出口基地和實施品牌戰略等多種舉措,省內涌現出揚農、紅太陽、好收成等一批出口型的知名農化企業。
中國化工報社副社長、農資導報總編輯張健秋則指出,當前,國際化肥產能加速釋放,中國化肥企業要牢牢占據國際市場,一方面基于生產要素全球流動的大背景,我們要樹立新型化肥出口觀,不能簡單地將化肥出口和能源資源外流等同起來,國家應對現行出口政策有所調整;另一方面在國內產能過剩的壓力下,企業要勇敢走出去,加強目標市場研究,提升企業創新水平和產品國際競爭力,從而抑制國際產能擴張的勢頭,提高中國化肥在國際市場的份額。
現狀:污染形勢嚴峻
應對:環保核查終結無序競爭
農化行業作為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面臨越來越大的環境壓力。環保部污染防治司綜合處王曉密說,進入十二五,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已逐步由經濟增長轉向環境和資源保護上,即以發展的速度向發展的質量轉化。
目前,由工業發展帶來的大氣污染、水污染、重金屬污染,以及日益頻發的環境事件已經引起全社會關注。而這些污染與農化行業密切相關,日益成為掣肘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據王曉密透露,為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從去年起,環保部啟動了重點行業環境保護核查。她說,環保核查將從多個方面規范企業的發展。據了解,環保核查的結果將與企業的行業準入、稅收優惠、產品登記、出口許可,以及落后產能淘汰等掛鉤,從而會讓企業真切感到生存的壓力,肩負起社會責任。
對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的農化行業而言,更重要的是,環保核查將成為終結行業無序發展和低價競爭的殺手锏。以草甘膦為例,這曾是一個環境問題突出的行業,企業準入門檻低,產污強度大,環境風險高,作為中國出口量最大的農藥品種,屬于一種典型的犧牲環境廉價出口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據了解,去年國家開始禁止生產銷售30%以下草甘膦水劑,展開了對草甘膦行業的環保核查,這無疑將大大加速行業優化升級,引發新一輪產業洗牌和升級轉型。
現狀:惡性競爭加劇
應對:深層次調整勢在必行
在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農資行業又面臨國內經濟放緩、國際需求低迷、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行業惡性競爭加劇。與會專家疾呼行業轉型勢在必行。
中國農科院研究員趙秉強提出,2010年中國化肥使用量達到5562萬噸,未來農業用肥量將要力爭控制在5500萬噸左右。因此,對氮肥和磷肥等過剩的化肥品種而言,未來研發推廣的重點應放在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效率上,實施以質量代替數量的發展戰略,而不是繼續提高施肥水平。
而在目前尚不能自給的鉀肥上,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亓昭英則提出了鉀肥行業發展的三個方向:其一,在國產方面,加大國內可溶性鉀礦資源的保護,在找礦未有突破前,維持目前產能不變,同時,推進枸溶性鉀肥的規模化;其二,基于國際鉀肥產能過剩,我們要充分而主動地加大進口國外廉價優質的鉀肥;其三,實施走出去戰略,獲取國外鉀資源。
作為支農產業,與會專家對現代農業發展對農資的影響進行了熱烈的探討,焦點集中于延伸服務上。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陳建華認為,鑒于以合作社為標志的規模農業的興起,農資企業不應局限于銷售農業生產資料,而是要擴大服務領域,拓展服務空間。他指出,未來農資企業和經銷商可以把農資供應、技術培訓、收購倉儲、市場信息、貸款擔保等結合起來,開展綜合服務,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服務吸引力。
(關鍵字:農資 行業 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