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7日表示,今年凈出口規模有較大增長,商務部研究院按凈出口增量占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量的比重測算,預計全年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約為12.3%。在復雜嚴峻困難的形勢下,前11個月中國外貿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一貿易大國地位。明年中國外貿還會繼續保持“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和政策導向,相信明年外貿會有一個好的發展,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
對于美聯儲加息落地,沈丹陽表示,美聯儲加息對中國外貿進出口、國際投資等方面都會有一些直接或間接影響,影響有多大還要具體分析,要根據加息情況、加息幅度以及其他配套政策情況來做評估。
全年消費預計增10.7%左右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1-11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6%,增速較前三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沈丹陽表示,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增長10.7%左右。
消費市場中,汽車市場回暖明顯。有分析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今年將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沈丹陽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快速發展,形勢喜人。根據相關行業協會統計,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81225輛,銷售171145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9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121099輛,銷售113810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9倍。產量增長很快,可是銷量比產量的增速還要快,這就是形勢好的體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60126輛,銷售57335輛,同比分別增長1.9倍和1.8倍。
沈丹陽稱,政策對路、技術發展、觀念更新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好的重要推力。國家、地方政府出臺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等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不斷發展,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綠色消費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也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有利的客觀條件。正因為有這些因素,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才可以這么好。
自貿區建設提速
中韓、中澳自貿區協定本月20日正式生效。關于這兩大自貿協定實施的具體情況,沈丹陽表示,中韓自貿協定生效后,將在短期內兩次實施降稅。根據該協定規定,中韓雙方應該在協定生效之日起,實施各項產品過渡期內的第一次降稅,從第二年開始直至最終降為零關稅,每次降稅應在相關年度1月1日實施。這意味著,我國與韓國將分別根據中韓自貿協定的降稅安排,在12月20日生效當天實施第一次降稅,然后在時隔11天之后,也就是2016年1月1日實施第二次降稅。
沈丹陽表示,第一次降稅后,韓方將對50%的產品取消關稅,覆蓋自我國進口額的52%;中方將對20%的產品取消關稅,覆蓋自韓國進口額的44%。雙方其他產品也將相應削減部分關稅。短期內實現兩次降稅,有利于盡快削減關稅,實現中韓兩國加快推進貿易自由化的共同愿望,產業界和國內民眾都可以盡早受益。更重要的是,中韓自貿協定生效意味著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雙邊投資的可預見性和透明度,這為全面提升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奠定堅實的共同利益基礎。
談到中澳自貿協定,沈丹陽表示,12月20日后,中澳兩國同樣將在11天內實施兩次降稅。協定的生效同樣將進一步擴大中澳雙邊貿易投資,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兩國間貨物、資本、人員的自由流動,造福兩國企業與民眾。協定也將密切雙邊貿易關系,推進兩國經濟增長,為充實中澳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提供重要內容。
新一輪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目前正在日本舉行。沈丹陽表示,中日韓自貿區協定談判于2012年11月啟動,三年來已經舉行了八輪。中日韓三方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規則等領域深入交換意見,談判取得一定進展。建立中日韓自貿區有助于充分發揮三國間的產業互補性,挖掘、提升三國貿易投資水平潛力,促進區域價值鏈進一步融合。中日韓三國共同認為,一個全面、高水平的自貿協定符合三國整體利益,有利于本地區的繁榮與發展。
前11月實際使用外資695.8億 出口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
沈丹陽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我國進出口貿易情況作了匯報。數據顯示,前11個月,全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3648家,同比增長11%;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04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11月份,全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626家,同比增長27.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
按海關總署統計的進出口價格指數測算,前11個月,我國出口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而進口價格整體下降超過10%,出口相同數量的商品大約可以多換回12%的進口商品,僅因為原油、鐵礦石等11種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合計大約減少互惠1820多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為11000多億元人民幣。
(關鍵字:商務部 外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