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銀行行長佐立克日前表示,全球正處在一場結構性變革之中,而無論是發展中國家或是發達國家都將因此受到影響。
2012年5月10日,佐立克在出席由The 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主辦的一場論壇上演講稱,這些變化將打破現有國際貿易格局,其結果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將更加頻繁。他補充說,世界經濟正朝著多極化發展迅速轉變。
發展中國家在過去10年中經歷了受出口推動的經濟繁榮。如今,這些國家已開始越來越多地將發展重心放在促進國內需求增長方面,比如中國;或是加大對國內投資的投入,比如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盡管經濟增長給發展中國家帶來諸多好處,但這些國家如今其卻對這一新的轉變深感憂慮。
佐立克表示,隨著資源的重新分配,當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面臨停滯的傾向。許多人擔憂這些國家將陷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數據顯示,除希臘等13個國家的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外,多數在1960年達到中等收入的國家在2008年仍處在同樣的水平,這就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而眼下所有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均低于趨勢水平的現狀則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擔憂。
佐立克表示,在美國,對于短期刺激政策的關注或許并不充分,因為歷史經驗證明,對于長期背負債務的國家來說,短期刺激政策的效果并不明顯。他稱,受到包括稅收與財政懸崖在內的結構性問題的影響,美國經濟擴張的速度變得更為溫和。
另一方面,歐盟面臨3個互相關聯的問題:主權債務、擁有這些債務的銀行以及歐元區國家擴張能力。
佐立克表示,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正在尋求進行大規模結構性改革,此類改革的推行面臨難度。他稱,帶頭主張采取緊縮舉措的德國堅持認為上述國家無法回避改革。
佐立克針對長期再融資操作等流動性舉措提出警告,稱這些舉措無法根治歐盟問題。他表示,從中期來看,目前銀行缺少的是融資保證,這類擔保更大程度上可能為銀行清理不良債務提供一個緩沖。從全球角度看,佐立克呼吁在進行結構性改革后,能有新的增長模式出現,中國應起到帶頭作用。他表示,過去的增長模式放在將來未必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