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堿氯平衡矛盾一直以來都是氯堿行業老大難問題,而從去年至今堿氯失衡的問題尤甚。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張培超介紹,2011年,受日本地震及國內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國內氯堿行業整體供需格局發生了較大改變。燒堿價格因貨源緊俏而快速上行,液氯市場則因國內下游需求不振而持續低迷。
今年這一狀況正進一步加劇。氯堿行業面臨較為嚴重的堿氯平衡問題,不僅是商品液氯銷售困難,有的耗氯產品如聚氯乙烯(PVC)企業也出現了大面積虧損。
記者從4月底召開的中國氯堿論壇上了解到,目前,氯堿行業一些骨干企業正積極尋求突破,他們或通過優化管理,或通過延伸產業鏈,或與其他產業配套來處理多余的液氯等產品,力求實現堿氯平衡。
宜賓天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駿表示,耗氯產品和耗堿產品單一的企業,現在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為化解其對生產的影響,宜賓天原這些年一直優化調整產品結構,發展多種耗氯、耗堿的產品。在堿產品比較疲軟的時候,公司利用當地的磷礦資源,發展磷堿結合的產品,如三聚磷酸鈉、硝酸鈉等來耗堿,也包括發展水合肼這種耗堿、耗氯量都比較大的產品,以增強自身的調節能力。最近,宜賓天原總結了一套精細化的經濟效益測算模型,通過產品系列組合優化生產安排,獲得了最佳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準備上一些比較精細的耗氯產品,以增強生產上的調節能力。
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剛說,當初搞項目的時候,都是以氯定堿,但市場不認可。市場逼迫企業用堿來定氯,即需要多少堿就開多少氯,于是出現了“用堿來補氯”的現象。氯堿行業必須在氯的延伸上多下功夫。上海氯堿在上;^有耗氯產品加以配套,公司內部也在做樹脂的差異化,如特種樹脂等。氯化聚氯乙烯裝置開車之后,產品在印度及中東市場都很好賣。開發新的耗氯產品應該是每個氯堿企業都要考慮的問題。
東營華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戰龍強調,堿氯失衡問題是燒堿產能過剩的反映。據統計,山東省共有37家氯堿企業,燒堿總產能900萬噸/年,但截至目前,企業開工率不到70%。山東省部分PVC企業因虧損限產、停產,更加劇了堿氯不平衡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除了要加強同行間的溝通,還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降低生產和管理成本,贏得先機。要想根本解決堿氯平衡難題,需要各個企業做好資金鏈、產業鏈,包括成本控制的綜合運用。在這種情況下,氯堿企業的洗牌也不可避免。
除了加強自身消化外,一些企業還通過與周邊其他企業配套來解決氯堿平衡問題。如位于成都新津工業園區的成都化工股份公司,所產液氯主要提供給園區內天威四川硅業的多晶硅項目。處于東營經濟開發區的華泰化工的50萬噸/年離子膜燒堿項目,所產液氯主要配套給了園區內杜邦公司的鈦白粉項目。位于寧波萬華工業園的寧波萬華三期MDI項目,原料液氯主要由園區的寧波東港電化有限責任公司三期24萬噸/年離子膜燒堿技改項目供應。東港電化三期項目投產后,將新增24萬噸/年離子膜燒堿、21萬噸/年液氯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