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r9n3r"><span id="r9n3r"><th id="r9n3r"></th></span></form>

      <address id="r9n3r"></address>

        <noframes id="r9n3r"><noframes id="r9n3r">

        中華商務網
        正在更新
        行業看點
        您現在的位置: > 中華商務網> 化工產業> 磷化工> 推薦資訊

        中國經濟二季度探底回升可期 政策松動或不宜過急

        • 2012-4-19 11:48:36
        • 來源:轉載
        • 作者:
        • 字號:
        導讀: 中國經濟一季度錄得近三年最低增速的陰霾雖未散去,但二季度即有望探底回升的樂觀預期,或許使得政策并不會出於穩增長目的而松動過急.
        關鍵字: 經濟 政策

        中國經濟一季度錄得近三年最低增速的陰霾雖未散去,但二季度即有望探底回升的樂觀預期,或許使得政策并不會出於穩增長目的而松動過急.

        在周三舉行的經濟形勢論壇上,與會專家多數認為,世界經濟復蘇好於預期,緩解了中國出口放緩的壓力;而此前最擔心的房地產泡沫,地方融資平臺等潛在風險也沒有想象的大.因此放松需求的政策力度不宜大,政策重點仍應放在調整經濟結構上.

         

        "目前的經濟運行并不是很糟糕,或者像國外的人談得那麼聳人聽聞,說中國'硬著陸'了.相反,我認為目前3月份、4月份可能是一個筑底的過程,并且下一步會出現相對比較強勁的反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稱.

         

        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連續五個季度下滑至8.1%,低於市場預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指出,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物價上漲壓力仍然存在,然宏觀調控政策具有較大回旋余地.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亦認為,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沒有去年想象的那麼大.短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下行壓力仍在,中小企業困難在加大.而短期經濟的風險中,包括企業的風險也是和結構風險連在一起的,只有中小企業的問題解決得好一點,結構性調整問題就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而對於此前備讓市場憂慮的中國房地產調控可能導致經濟硬著陸,以及地方融資平臺風險和民間借貸的金融風險等,兩位專家的觀點也相對比較樂觀.

         

        劉元春指出,房地產的調控比預期要漫長,房地產企業的抗壓能力比預期要大,而地方政府的抗壓能力則比預期要差得多.這導致的格局就是:房地產市場還在持續運行,但地方政府已經承受不住,會采取一系列的對沖措施,從而大幅度延緩房地產的調整結構.

         

        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效進一步顯現.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3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價同比下降的城市增至38個,為自2011年9月個別城市再次出現價格同比下降以來,下降城市個數最多的月份.

         

        **經濟展望總體偏樂觀**

         

        中國一季度的宏觀數據顯示,經濟向下,物價向上,加劇了市場對中國經濟可能加速下滑的憂慮.參會專家們在給出了見仁見智的分析後,對中國經濟的展望上樂觀者稍占上風.

         

        祝寶良指出,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特別是重工業的下滑,庫存周期在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重工業企業都在大量去庫存化,如果沒有這樣一個作用,我想中國的工業一季度不會下滑這麼快,經濟增長也不會下滑這麼快."

         

        他認為,當前中國的經濟增長處於比較合理的區間,因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中國的就業保持了比較好的態勢.且一季度投資的增長速度不錯,消費的增長速度雖比預期的要慢,但出口的增長速度好於預期.

         

        中國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332萬,農村外出就業人數同比增長3.4%,達到逾1.6億.

         

        "從就業形勢來看,這麼高的就業增長速度是比較合適的,至少說明勞動力要素并沒有出現嚴重的過剩局面.從勞動力要素和經濟增長比例來看目前的經濟形勢不用太擔心."祝寶良稱.

         

        劉元春并認為,從國際形勢看,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在夯實,節奏在加快,低點提前到來,"這對中國意味著出口狀況比預期要好,中國4月份出口(可能)反彈比較大,4,5月份可能迎來資本大規模外逃的結束期."

        相較而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則沒有那麼樂觀.他指出,當前特別需要警惕和防止經濟增速延續前幾個季度的慣性,繼續過快下滑.此外,外需降低的風險和對近期歐債危機的憂慮再度升溫,以及企業經營困難加劇的風險等也不容忽視.

         

        "展望二季度,中國經濟上半年是較為確定的,增幅是溫和下滑,但下半年較為不確定,經濟見底時間可能會延長,通脹仍可能會有反復."他稱.

         

        **短期政策須兼顧長期目標**

         

        盡管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測有喜有悲,但在政策選擇上,專家們提到,短期政策的制訂須兼顧長期目標,尤其是積極財政政策,更應將結構性減稅落到實處,同時確保政策支持領域的合理投資,而貨幣政策亦應提高前瞻性和靈活性.

         

        祝寶良認為,下一步宏觀調控的重點確實要把短期的管理政策和中長期的結構性調整政策結合起來.短期內放松需求的力度不要太大,而把重點轉向調整經濟結構.結構調整可以采取的政策包括對中小企業的減稅落實到實處,通過對過剩行業進行結構調整加大技術改造的財政和信貸支持力度.

         

        "在加快調整經濟結構的時候,我們應該轉換一下思路,打破壟斷不是要把國企打趴下,而是要讓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他稱.

         

        王軍則建議,考慮到出口增速下滑、外貿順差收窄的背景下,貿易項下的新增外匯占款預計將會下降,這給央行貨幣調控提供了空間,建議近期央行可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包括存貸比在內的監管比例,例如可將部分同業存款納入存貸比核算,以擴大銀行的放貸能力,緩解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

         

        而從信貸來看,則應繼續采取定向寬松,適度加大貸款投放力度,比如對民生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西部地區傾斜,對於有資質,有發展潛力的小微企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特別是重點支持在建、續建的重點項目.推進服務業和運輸行業營業稅轉增值稅,并通過降低稅負支持私人部門消費和投資需求.

         

        劉元春則認為政策宜保持穩定,因目前觸底已經顯現,反彈跡象已經很明顯,在這樣的過程中再進行較大幅度的放松,可能會使市場自我復蘇的節奏打亂.

         

        "如果不相信市場的自我修復能力,而只簡單地相信'看得見的手'的調控能力,根本談不上中長期的結構優化和改革優化,反而會大規模陷入到短期的事件中來."他稱.

        (責任編輯:00772)
        【免責聲明】
        中華商務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每日聚焦
        企業風采
        最新供應
        最新求購
        亚洲一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