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r9n3r"><span id="r9n3r"><th id="r9n3r"></th></span></form>

      <address id="r9n3r"></address>

        <noframes id="r9n3r"><noframes id="r9n3r">

        中華商務網
        正在更新
        行業看點
        您現在的位置: > 中華商務網> 化工產業> 磷化工> 推薦資訊

        天然氣價改抉擇兩方案:中石油以巨虧逼宮漲價

        • 2012-4-19 11:44:39
        • 來源:轉載
        • 作者:
        • 字號:
        導讀: “由于油價高企,目前中亞進口天然氣的進口到岸價已經達到2.6元/立方米。如果再不調價,2012年中石油天然氣板塊的利潤將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關鍵字: 天然氣 中石油

        “由于油價高企,目前中亞進口天然氣的進口到岸價已經達到2.6元/立方米。如果再不調價,2012年中石油天然氣板塊的利潤將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4月17日,有券商石油行業分析師說。

        剛剛披露的2011年中石油年報顯示,當年該公司天然氣板塊在營業額增長了47.9%,達到1730.58億元的背景下,整體利潤較上年下滑23.9%,僅155.30億元,而進口天然氣的成本高于國內天然氣銷售價格,導致天然氣業務出現價格倒掛正是利潤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2012年公司計劃進口中亞天然氣約241億立方米,較上年增長近100億立方米,如果價格不能理順,中亞氣的虧損額勢必將進一步擴大”,一位中石油總部負責人士說。

        據了解,目前國家發改委對如何捋順國內天然氣價格已擬定了多套方案,其中既有在全國推行氣價兩廣試點,實現3年內國內氣價與國際價格的同步;也有暫時仍施行政府定價,在今后3年逐步提價,待國內外價格趨于同步后,再在全國推行氣價改革。

        “不論如何,我們期望7月前即能實現今年的第一次調價”,上述中石油人士稱。

        中亞氣虧損擴大

        土庫曼斯坦進口天然氣(簡稱中亞氣)的價格倒掛由來已久,然而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高企,其倒掛幅度卻已日趨擴大。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國際油價在80美元/桶時,中亞氣到達新疆到岸價約2.2元/立方米;今年1月由于伊朗問題,國際油價已升至100美元/桶上方,因此氣價也就提升至了2.45元/立方米,2月更升至2.57元/立方米。

        然而,國內天然氣的銷售價格卻達不到相關進口企業起碼的盈利要求。

        “目前廣東天然氣銷售價格最高,其門站銷售價格也僅為2.74元/立方米,而全國其他地區,天然氣門站價格仍維持在1.8元/立方米-2.3元/立方米”上述中石油人士說。

        2011年中石油年報也證實了這點,當年該公司進口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業務虧損額達214億元,一舉抵消了大半國內天然氣銷售業務所獲利潤,使公司天然氣板塊利潤從上年的204億元迅速滑落至2011年的155億元。

        “2011年中石油進口中亞氣155億立方米,虧損額就達200億元,而2012年,它們計劃僅進口中亞氣241億立方米,虧損額勢必將進一步擴大”,息旺能源分析師王瑞琦指出。

        引發虧損的不僅是進口氣量,更大的隱憂還在于氣價。

        據了解,中國進口天然氣均與國際油價掛鉤,只是氣源地不同,其與國際油價折算的系數也各不相同。

        “如果今年油價真的攀升至150美元/桶,那么進口中亞氣的虧損額將較2011年出現倍增,甚至幾倍的增幅”,上述證券分析師稱。

        年報顯示,2011年中石油利潤總額為1329億元,天然氣及管輸板塊就達155億元。“若天然氣及管輸板塊虧損,那么中石油利潤滑落至千億元附近,是完全可能的”,上述分析師說。

        氣價改革迷局

        事實上,對于進口中亞氣的巨虧,相關主管部門皆了然于胸。

        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就曾明確指出,國家已經在廣東、廣西按照“市場回值法”新定價機制開展了試點。打算用兩三年的時間,使全國范圍的天然氣定價符合這一新機制。

        “在氣價改革的步驟上,國家發改委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考慮”,有消息人士透露。

        記者了解到,氣價改革方案第一種是目前仍維持現有的政府定價模式,由國家發改委根據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國內市場供需狀況、相關企業的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在合適的時機進行國內天然氣價格調整。爭取兩到三年內實現國內氣價與國際價格基本一致,然后再施行氣價改革。

        “這樣做,可以盡可能的平滑國內氣價的波動幅度,對民生影響小,但由于這種方法主觀因素太強,因此極可能使國內氣價與國際氣價脫節,從而引發氣價大幅倒掛,進而出現氣荒”,那位北京人士說。

        第二種方法則是在目前兩廣氣價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氣價改革方案,并迅速向全國推行,爭取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實現國內氣價市場化改革。

        “從中國天然氣市場發展的角度上講,這種方法顯然更有利,但國家發改委決策層是否有這種決心,尚不得而知”,北京人士說。

        對此說法,國家發改委方面并未給予明確回應。

        有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官員接受記者采訪時反問道:“兩廣(氣價改革)試點僅實施了一個季度,很多地方還沒有通氣,試點經驗也未充分總結,怎么進行氣價改革推廣呢?在中國改革歷史上,有這樣的先例嗎?”

        上述中石油人士表示,“不論采取哪種方法,我們期望政府能夠盡早進行今年第一次調價,最好在七月前;否則就麻煩了”。

        他認為,上半年、特別是第二季度是國內天然氣消費淡季,此時調價不易受到阻撓改革者的激烈反對;若延誤到第三季度以后,由于空調、取暖等居民用氣環節需求大幅上升,再調整氣價將受到更猛烈的反對。

        (責任編輯:01056)
        【免責聲明】
        中華商務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每日聚焦
        企業風采
        最新供應
        最新求購
        亚洲一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