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持續下跌,銅加工產業艱難前行:一方面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又無法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的中高端產品。不過,在江西鷹潭,一些銅企卻在金融引導下,走出一條由粗加工向“高精尖”的轉型之路。
位于江西鷹潭的江南銅業有限公司里,企業自主研發的磷銅球生產設備正開足馬力,一顆顆圓潤的磷銅球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而曾經為企業帶來豐厚收益的粗銅加工設備,被遺忘在角落里。江南銅業負責人徐一特感慨,正是金融這根“指揮棒”讓一度處于半停產狀態的企業,成功轉型重現生機。
徐一特:“在我們企業比較困難的時候,企業和銀行能共進退、同發展,給我們贏得了轉型升級的時間。”
轉型之前,和當地多數銅企一樣,江南銅業也從事粗銅加工,面臨著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以及產能過剩、產品積壓等一系列問題。為了擺脫困境,徐一特深入了解國內外市場,意識到只有在技術上超越別人,做出高端產品才有未來。他們瞄準用于手機芯片電鍍材料的磷銅球,歷盡艱辛,終于研發成功。
建行鷹潭分行行長張革華坦言,在江南銅業轉型中,銀行也歷經了一次從陣痛到反思的過程。
張革華:“要么企業轉型,要么被淘汰,對銀行而言,要么承受損失,要么選擇繼續支持企業發展轉型。比如說江南銅業,它在堅守,它有這種想法去轉型,所以我們選擇和企業同舟共濟,繼續支持企業轉型。實質上對銀行來講,也是一種生產自救。”
理順思路后,銀行信貸政策這根“指揮棒”越來越順手。通過對客戶進行分類施策,驅動企業淘汰落后產能,集中精力進行科技創新。
張革華:“我們對粗加工、而且沒有轉型意愿的銅加工企業,壓縮退出。對有意向轉型、但是暫時還沒找到轉型路徑的企業,在信貸政策上維持,給企業時間生存下來;對精深加工,或者已經轉型成功的銅加工企業,實行積極的信貸政策。”
鷹潭市銀監分局副局長謝曉說,鷹潭銅加工產業通過金融手段去年一年去產能就達到110萬噸。
謝曉:“我們密切跟蹤‘淘汰落后產能名單’,引導銅企業從粗銅加工轉向精深加工,到產業鏈的下游去‘爭上游’。一年來,已處置銅企業不良貸款2.1億元,已推動銅產業淘汰銅加工企業73戶,淘汰產能近110萬噸。”
(關鍵字:江南銅業 磷銅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