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錫礦產量在2012-2015年的4年間增長超過10倍,絕大部分的增量主要來自于中緬邊境附近的佤邦地區的新礦山。
曼相礦區是當地的錫礦主產區,占地面積200平方公里,距離佤邦首府邦康市90公里。在礦區內,主要采礦活動集中在2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該區域錫礦產量占緬甸全國產量的95%左右。
基于有限的信息推斷,緬甸的錫礦產量的峰值應在每年5萬噸左右,但是仍有很大的發現新資源的可能性。
佤邦的錫礦產量可以通過中國錫礦石及錫精礦進口海關數據進行推斷。我們認為2016年上半年進口量的大增(毛重噸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8%)與過去幾年積累的錫礦石及精礦庫存縮減有關。這一現象掩蓋了該地區采礦業的衰退以及易開采的高品位礦石資源的枯竭。
曼相礦區在過去2年主要發生了以下變化:
2014年大部分產量來自于幾個大型露天礦山,但該區域資源已基本枯竭,目前采礦活動已轉入地下采礦,運營成本提高且品位有所下降。
很多小規模采礦公司已在過去2年里倒閉或退出,目前仍留在該區域的主要是規模較大、管理有序、資金良好的公司。這些公司在機械化采礦、礦石處理設備、運輸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
2年前該地區錫礦石品位大多數超過10%,但現在品位主要在3%左右。新發現的高品位資源(錫品位7-8%)支持了去年下半年及今年前幾個月的生產,但目前該資源已經開采殆盡。
目前,礦主需要高品位原礦快速回收成本,3%品位以下的礦石堆存在礦產區。隨著選礦能力與技術的提升,以及錫價的上漲,處理低品位庫存已成為可能。
短期,佤邦的錫產量較為穩定,但生產及運輸將受雨季的影響而縮減,影響時間為6月-10月。佤邦未來長期錫礦產量的前景主要取決于在未來幾年內是否有新的資源發現。否則,佤邦產量將在2015-2017年達到峰值后逐漸下降。
(關鍵字:緬甸 錫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