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中旬以來,國內大宗商品表現分化,工業品觸底回升,農產品則迭創新低。素有大宗商品“風向標”之稱的BDI、CRB指數近期也出現背離,這對大宗商品投資方面有何指導意義?目前,大宗商品整體處于哪種格局?后市將如何演繹?本期特邀請興證期貨大宗商品研究總監林惠、金石期貨投資咨詢部主管黃李強一起探討。
興證期貨大宗商品研究總監林惠
目前,大宗商品整體繼續下行空間相對比較有限,工業品基本上處于筑底反彈格局,而農產品可能還在筑底過程當中。
金石期貨投資咨詢部主管黃李強
目前,大宗商品價格基本處于低價區,農產品由于供應過剩跌勢未改,工業品此輪上漲是因油價上升,實際供需未明顯改善。
□本報記者馬爽
大宗商品表現分化
中國證券報:2018年12月中旬以來,國內大宗商品表現分化,工業品指數觸底回升,農產品指數則迭創新低。背后的驅動因素有哪些?
林惠:工業品方面,首先由于美國對伊朗制裁給予一定的豁免后,全球原油價格大幅下挫,美國原油價格跌至42美元/桶附近。根據一些機構調查,美國頁巖油主產區平均成本約在40-45美元/桶,建造新鉆井所需的成本價格更高,因此當美國原油價格跌至42美元/桶左右后,原油價格成本支撐開始凸顯,疊加2018年12月初,OPEC+達成減產協議,市場在部分國家產量有所下降后,對于OPEC+減產重拾信心,導致原油價格快速反彈,從而帶動國內化工品價格隨之企穩反彈。此外,2019年1月4日下午中國央行發布消息稱,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分別在1月15日和1月25日下調0.5個百分點。貨幣政策持續保持寬松,宏觀預期有所修復,加之減稅政策的實施,市場信心明顯好轉,進而帶動國內工業品在2019年開始企穩反彈,文華工業品指數觸底回升。
反觀農產品方面,全球大豆供應仍處于過剩狀態,且隨著國際貿易局勢出現緩和跡象,中國開始重新采購美豆,對國內豆類油脂將產生較大下跌壓力。同時,當前下游需求依然較為疲軟,加之人民幣匯率走高,從而令豆類油脂價格承壓運行。此外,受到相關疫情影響,養殖戶補欄積極性遭遇重創,谷物飼料在養殖消費需求不佳的情況下,表現也較為疲弱,導致文華農產品指數承壓運行,并迭創新低。
黃李強:從宏觀方面來看,2018年12月美聯儲加息之后,加息預期對于美元的利多作用出盡,加之美國總統特朗普、前美聯儲主席耶倫都表達出美國將會暫緩后續加息的言論,美元近期持續走弱。國內方面,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央行在本月進行兩次降準。在這種情況下,美元走弱以及國內流動性充裕對工業品產生了較強的刺激作用。相對而言,由于金融屬性不強,美元走弱以及國內降準對于農產品價格影響較小,這是近期工業品價格走強、農產品仍延續弱勢的重要原因。
從供需方面來看,2018年四季度以來,化工品價格持續下跌,企業生產利潤處于低位,加之近期受OPEC限產力度超出預期的影響,原油價格觸底反彈,這進一步壓縮了原本就不高的工業品利潤水平,因此工業品生產企業利潤亟待修復,這是近期工業品價格上漲的主因。此外,隨著春節臨近,下游企業集中備貨行情使市場對于未來需求回暖的預期增強,這對工業品價格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相對而言,由于市場普遍認為國際貿易局勢會出現緩解,因此市場預計未來國內從美國進口大豆將會恢復正常,加之受相關疫情影響造成消費下降,因此飼料、油脂價格均出現了較大跌幅,這對整個農產品指數也產生了較大拖累。
“風向標”也出現背離
中國證券報:素有大宗商品“風向標”之稱的BDI、CRB指數近期也出現背離,反映了哪些問題?對大宗商品投資方面有何指導意義?
林惠:首先,BDI指數和CRB指數所含的商品權重有所不同。BDI指數是散裝原物料的運費指數,以運輸鋼材、紙漿、谷物、煤、礦砂、磷礦石、鋁礬土等民生物資及工業原料為主;CRB指數涵蓋的商品都是原材料性質的大宗物資商品,可以有效反映世界商品價格的總體動態,其中能源比重相對較高,原油在CRB指數的權重更是達到23%。
其次,雖然從歷史上看,BDI指數和CRB指數有著較強的聯動性,但近年來,兩大指數的聯動已有所弱化。當前大宗商品市場受到宏觀因素的影響日趨明顯,不同板塊間的走勢也存在較大差異性,因此后市對于大宗商品走勢的判斷不能僅僅利用BDI指數單一指標。
近期原油價格觸底回升,對CRB指數的反彈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BDI指數自2018年12月中下旬以來持續走弱,則說明當前全球海運運力仍處于供過于求態勢。因此,近期BDI指數、CRB指數出現背離,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前CRB指數上漲主要是由于原油價格回升所致,以及受到一定的流動性寬松影響,而非整個大宗商品需求回暖所致。因此,全球經濟回暖仍有待觀察,短期大宗商品市場也較難出現大級別的上漲行情。
黃李強:2018年12月中旬以來,BDI指數出現大幅下挫走勢,這與大宗商品特別是工業品價格上漲出現了背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工業品價格上漲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元、貨幣寬松引起的,商品實際的供需情況并未出現大幅好轉。其次,部分地區結構性供需失衡造成商品價格上漲,但從進出口套利空間開啟到實際的貿易流轉,這中間需要幾個月時間。加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更是制約了這種價格和貿易量之間的傳導。最后,冬季是北半球貿易淡季,這客觀上也使BDI指數出現了失靈。
投資者該如何掘金
中國證券報:目前,大宗商品整體處于哪種格局?投資者該如何布局?
林惠:目前,大宗商品整體繼續下行空間相對比較有限,工業品基本上處于筑底反彈格局,而農產品可能還在筑底過程當中。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將是大概率事件,大宗商品需求未見明顯回暖,因此短期較難出現大級別的上漲行情。但從中長期資產配置角度來看,投資者還是可以配置一些商品指數基金,比如原油指數基金,抑或者可以在不同板塊內部根據供需基本面的強弱情況配置一些對沖套利組合。
黃李強:目前大宗商品的價格基本上都處于低價區。農產品由于供應過剩,不論從基本面還是技術面上來看,下跌趨勢仍未改變,有繼續下行可能。工業品方面,隨著原油價格重心不斷上移,底部已經形成。但由于2018年前三季度,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下游企業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作用下,大量備貨造成社會庫存高企,加之市場對于2019年國內經濟預期不佳,終端企業也普遍反映目前的訂單明顯少于往年。因此,此輪工業品價格上漲是由于原油價格上升造成的成本上升所致,商品實際的供需并未出現明顯改善。操作方面,工業品可以采取逢回調買入的操作思路。
(關鍵字:大宗商品 工業品 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