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業界此前期待的情緒看,16日晚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刺激新政一經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就給市場帶來短暫的興奮點,受這一利好消息刺激,連日來家電股持續現抬頭之勢。不過市場人士認為,在市場需求已透支的背景下如果冷靜考量這套消費刺激政策,其帶來的市場規模意義顯然有限,更多期待應該放在促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上。
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推廣期限暫定一年。從政府此次消費補貼政策的初衷來看,在于“既能穩定增長、擴大內需,又能促進調整結構、節能減排”。
“新政在促進調整結構、節能減排上的意義是第一位的”,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姜風理事長昨日接受中國家電網采訪時對節能家電新政的影響評價說。姜風理事長表示,此次節能家電政策對市場需求的拉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節能補貼政策在推動產品結構調整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6月啟動的空調節能惠民政策,根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調查數據,2010年1級和2級節能空調產品所占的比例達到了37%,較2008年上升了30個百分點左右,4級和5級機型所占的比例由2008年的83%下降至約30%。
此外,根據中怡康的數據,2011年,一級能效冰箱產品市場銷量占比達到77%,一級能效洗衣機產品市場銷量占比為29%,一級能效彩電產品市場銷量占比已達40%。
在一系列陽光政策的刺激下,節能家電產品的市場比例逐漸提高,不過在這個過程中,節能目標完成的并不十分理想。2011年6月份節能惠民補貼政策終止后,空調市場甚至出現了短暫的“倒退”情況。根據中怡康的數據,2011年三級能效定速空調銷量比重由2010年的29%上升到34%,一級能效定速空調比重也由2010年的9%下降到2011年的6%。
之所以出現這種短暫“倒退”情況,是因為在節能惠民補貼終止后,空調企業成本壓力上升,在市場和企業雙重導向下,最終致三級能效產品出現抬頭之勢。
但需要說明的是,根據中國家電協會的調查報告,空調節能技術研發水平并沒有能夠跟上產品的這種節能趨勢,大部分企業還是通過增加換熱器面積來提高制冷量,從而提高能效系數。這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說增加了產品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從產品全生命周期來看并不是一種節能的做法。在空調產品節能方面還有許多值得企業和研究機構進行深入研究的領域,以達到通過“節能方式”實現產品能效系數提升的局面。
此外,洗衣機產品能效比和洗凈比這兩個指標之間的沖突,也決定了洗衣機產品節能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就目前的市場情況而言,無論是波輪全自動洗衣機,還是波輪半自動洗衣機,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的1級產品比例仍相對于2級能效產品較小。
對于波輪式洗衣機,這主要和我國目前所采用的GB 12021.4-2004標準中制定的分級指標比較嚴酷有關系,要達到能效等級1級非常困難。GB 12021.4-2004標準中不僅在洗凈比、耗電量、用水量這三個能效標識上要明示的指標規定,而且還規定洗衣機的脫水性能和漂洗性能必須符合GB/T 4288-2003標準的要求。如果其中一項不合格,就算測出的能效等級為1級也沒有任何意義。
從節能技術空間來看,家電企業仍需不懈的致力于提高產品節能水平技術的研發。而此次節能家電新政也將對企業的產品能效水平提出相對以往更高的要求。
姜風理事長表示,“這次節能家電政策的標準更加嚴格,普通節能產品是不能達標的,政策一方面提高節能標準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會對虛標現象同時進行專項檢查。從這個角度來看,新政將推動家電整體節能水平提升,對調整產品結構與促進產業升級發揮積極作用。”